安康支援抗美援朝始于1950年6月發起的和平簽名運動。在中共安康地委的領導下,安康人民開展了和平簽名運動,建立抗美援朝專職工作機構。結合反霸減租運動的開展,地委及時普及抗美援朝的宣傳教育,向群眾宣傳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使群眾認識到地主、惡霸、國民黨和美帝都是勞苦大眾的敵人。隨后,配合朝鮮戰場傳來的勝利消息,廣泛宣傳中朝人民的勝利,揭露美帝外強中干的原形,進一步消除了群眾的恐美思想,增強了必勝的信心。
1951年6月1日,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發出《關于推行愛國公約,捐獻飛機大炮和優待烈屬軍屬的號召》,中共安康地委積極動員部署,在全區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參加志愿軍、打擊美國侵略者”的活動。據安康軍分區統計,1951年通過體檢、政審批準了5450名青年參軍,5月到11月先后組建運輸營(533人)、補訓團(944人)、輜重團(1648人)、挽馬連(214人)、監護團(303人)共3642人加入了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據統計,到1951年6月,全區有783711人在和平書上簽名,超過全區人口半數,共捐獻慰問金1.9萬元人民幣,慰問物資計123407件,慰問信7664封。1952年初,美軍使用細菌彈,毛澤東主席發出了“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敵人的細菌戰爭”的偉大號召。1952年4月18日,安康專署發出《大力開展愛國運動的指示》,要求在4月29日前成立各級機關衛生委員會并明確運動的組織領導為縣、區行政部門和衛生防疫委員會,居民每10戶或按街巷成立衛生小組。4月至10月,全區劃分宣傳動員、衛生運動、檢查評比階段的時間安排,結合土地改革的掃盲運動,通過查田工作隊、讀報組和利用農民夜校等陣地,大力宣傳和倡導講究衛生、消滅疾病、普及衛生知識。各學校每周增加2節愛國衛生常識課,暑假期間給師生布置愛國衛生宣傳任務。一個經常性的講究衛生、預防疾病的群眾運動在安康廣大城鄉普遍開展并形成制度,成為安康人民的自覺行動。
在朝鮮戰爭中,安康地區共有378名烈士為國捐軀。為了解除前線戰士的后顧之憂,中共安康地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擁軍優屬活動:一是為無勞、少勞的軍屬代耕,如平利縣1951年至1953年共為志愿軍、烈屬代耕98戶550畝;二是及時發放優撫款,同時減免醫療費用,平利縣476戶抗美援朝軍烈屬都享受優撫;三是發放糧食,1952年春節平利縣向軍烈屬發放大米1萬斤,白河縣發放優待糧78224斤,紫陽、漢陰兩縣為2788戶軍屬分別解決了生產生活困難。1952年1月、9月,中共安康地委、安康專員公署、安康軍分區司令部先后發出聯合通知,要求妥善安置回鄉轉業人員。據統計,從1950年至1957年,安康地區共接收復員轉業軍官434名、復員士兵9124名,并對他們妥善安置,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和支援了抗美援朝運動。
在支援抗美援朝運動中,安康人民發揚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踴躍參軍支前,積極增產捐獻,慰問幫助軍屬,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為安康革命史譜寫了光輝的一頁。
(市委黨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