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程娜 吳志敏
逛“口袋公園”,正成為城市居民茶余飯后生活的新時尚。近年來,紫陽縣住建局緊緊圍繞“宜居宜游特色縣城”建設目標,把森林城市創建作為縣城建設的重要內容,因地制宜建設“口袋公園”,改善了人居生活環境,助推了森林城市創建工作。
來到縣城濱江長廊“口袋公園”,花卉樹木、綠皮草坪、石階步道、木質長椅等入目可見,這里已成為市民們散步游玩的好去處。“以前這兒是荒坡,雜草多,你看這現在變化的,我兩年沒到這兒來了,這變化也大,這鋪的是石板地,又是栽的遮陰樹,又是歇涼的排椅,弄得確實好,也衛生,綠化也搞得好,有地方逛了,心里感到舒坦。”市民王女士說道。
濱江長廊“口袋公園”所在地以前是荒地,2021年,縣住建局充分考慮群眾需求,投入資金對該地塊進行了環境整治,并改造成了“口袋公園”,安排園林工人定期進行管護。
據園林工人葉作華介紹,自從今年把公園建好后,園林工人們經常來修剪、防蟲和澆水,力求把公園收拾得整潔,在這里來休閑玩樂的人也多了很多。
“口袋公園”是指面向公眾開放、規模較小、形狀多樣、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園綠化活動場地。紫陽縣受地形影響,建設用地緊張,城市骨架小,住房密集,可用于建設綠地的土地嚴重不足,“口袋公園”正符合紫陽的實地情況。目前通過成熟一塊建設一塊的方式增加綠量,點亮城市微空間。除“口袋公園”外,縣住建局還通過拆墻透綠、破硬植綠、見縫插綠、立體綠化等多種方式,增加城市綠化面積,打造森林城市。
據了解,紫陽縣城區已建成“口袋公園”三個,建成區的綠地率達到35%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 40%以上,基本形成平面綠化和立體綠化、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的綠化體系。通過系列舉措,紫陽縣在森林城市創建工作中取得了較好成效,今年7月,紫陽縣榮獲了“省級森林城市”稱號。
小“口袋”,大“民生”。下一步,該縣住建局將繼續加強現有綠化面積的養護管理,結合河堤路生態廣場和月畔灣避災廣場的建設,進一步增加縣城的綠化總量,給老百姓創造更多的休閑娛樂場所,持續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