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唐波
“紫陽縣城關鎮返鄉人員例行核酸檢查中發現2例初篩陽性,鐘林村有一村民張某某與這2例初篩陽性曾同乘一輛車,現在情況緊急,需要對該密接人員進行穩控……”3月25日下午6時許,向陽鎮鐘林村監委會主任張傳平接到聯村領導、鎮紀委書記孫久權的一通緊急電話。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放下電話,張傳平來不及與家人商量,主動請纓到該密接人員院子開展穩控工作,首先封死該密接者院子上下兩個出入口,禁止人員和車輛出入。
“屋里有哪些人在家?有沒有新回來的人?有沒有和張某某近距離接觸?張某某跟哪些有近距離接觸?千萬不要串門了,有情況直接跟我說。”張傳平拿著疫情防控宣傳資料,挨家挨戶地“嘮叨”。
3月25日當晚,張傳平迅速對密接人員張某某及周圍人員進行全面排查,通過電話充分了解該院落每一戶家庭成員的詳細信息,最后確認是25戶35人,并電話通知這35人先自我在家隔離,等待上級指示。
按照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張某某及家人25日晚就被救護車拉去集中隔離。26日凌晨1點,醫護人員還對鐘林村進行了第一輪核酸檢測。當晚張傳平積極協助醫護人員核酸采樣,組織該院落隔離人員及時轉運隔離,一晚上也沒顧上休息。
非常之戰,更考驗干部擔當。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抗“疫”期間,張傳平日夜生活、戰斗在疫情防控一線,三餐吃泡面已經成為常態。周圍群眾看到這一幕,既心疼又心酸,他卻說,只要疫情早點過去,這點苦不算什么。工作中,他不怕險、不怕苦、不怕累,被群眾譽為“拼命三郎”,詮釋了基層干部的擔當和作為。
相比普通人群,疫情期間,封控區的群眾情緒更加敏感、焦慮,稍有緊張,負面情緒就容易被放大。有民眾突遇疫情被封控在鐘林村,沒有住處沒地方就餐,情緒激動。張傳平知曉情況后,在電話中細致耐心地跟其講道理,并妥善安排他在村封控期間的食宿問題,最終得到民眾理解。
3月27日,在無癥狀感染者張某某院子,一名90歲的高血壓患者突然暈倒了,由于她女兒女婿均在外地務工,家里無人照顧,張傳平一邊電話安排讓她先服降壓藥,一邊聯系駐村工作隊請求協調120救護車,不到一個小時,病人癥狀有所好轉,120救護車也到了,醫護人員現場測血壓和血糖,顯示血糖和血壓正常不用住院,張傳平焦急的心才算緩解。
民生問題同樣重要。疫情期間,哪家缺米面油,哪家需要看病就醫買藥的,張傳平都會及時統計,上報鐘林村駐村工作隊協調解決,盡最大限度滿足群眾需求。目前已為封控區3戶群眾代購了米或常用藥,張傳平的熱心得到了封控區群眾的贊揚。
疫情發生以來,一有時間,張傳平通過電話、微信積極向村民宣傳防疫信息,他嚴格監督封控區的垃圾,實現“生活垃圾日清”并協助防疫人員對封控區進行重點清潔和消殺;一天24小時手機不離身,封控區內的大小事他都要操心。
“在全縣上下都在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作為一名村監委會主任,又是入黨積極分子,要向正式黨員看齊,理應沖鋒在前,用實際行動守護老百姓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讓他們放心、安心。”張傳平說。
其實,在鐘林村,像張傳平這樣堅守在村防疫一線的干部群眾還有很多。為全面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向陽鎮鐘林村駐村工作隊、公安民警、網格員、志愿者第一時間加入村疫情防控小分隊,積極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卡點排查勸導、志愿服務、衛生清潔消毒、代購生活物資免費送貨上門等工作,在疫情防控一線,隨處可見他們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