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謝美娟
在鎮坪縣的村組院落,黨員帶頭發展的身影穿梭忙碌;社區網格里,民情記錄本寫滿民生訴求;微信群中,流動黨員為家鄉建言的消息刷屏不斷……這一幅幅生動圖景,正是鎮坪縣以“五式三卡”深耕黨員精準管理,讓基層黨組織的“神經末梢”持續煥發活力的生動注腳。
精準分類定責,讓每個黨員成為“發光體”
從“粗放撒網”到“精準滴灌”,鎮坪縣把黨員管理的“關鍵棋”落在“分類”二字上。堅持“尊重差異、動態調整、分類施策”原則,針對農村、社區、機關、國企及“三新”領域黨員特點精準畫像,再以“一類一策”設崗定責、公開承諾,讓黨員從“有崗位”到“真作為”,個個都能找到發光發熱的舞臺。
上竹鎮中心村干部曹貴紅帶著“民宿運營崗”的承諾,把自家經商經驗變成村集體財富——牽頭打造的村集體經濟民宿,年接待游客800余人次,揣進口袋的收入達7.7萬元。老支書郭俊江認領“帶富崗”后,從“自家辦民宿月賺萬元”到“拉著16戶鄉親一起干”,硬生生蹚出一條“一戶帶一片、一片富一村”的路子。
該縣建立黨員崗位動態調整機制,季度核查需求、及時優化崗位,確保“人崗相適、才盡其用”。就連流動黨員這個“老大難”,也在鐘寶鎮舊城村的“三訪三聯”機制里有了“歸屬感”。在廣東務工的夏秋月,隔著千里仍牽住家鄉發展的線,憑“招商崗”促成靈芝種植基地落地,超百萬元資金注入家鄉沃土。
多維積分考評,讓干好干壞“曬在陽光下”
“這個季度23分!化解那起砍樹糾紛,不僅讓鄰里和好了,還保住了社區綠化,值!”曾家鎮和順家園社區的公示欄前,黨員袁必江指著自己的名字,語氣里滿是自豪。
過去“干好干壞一個樣”的模糊評價,在“積分卡”制度里被徹底打破,該縣將黨員表現拆解為基礎分、承諾分、貢獻分、紅線分,每一分都算得明、曬得透。
基礎分守牢底線,“三會一課”、交納黨費等基本義務完成了才得分,中心村靠這招讓黨員身份意識更牢,重大會議再也沒人找借口缺席;承諾分錨定目標,年初許下的“帶動3戶增收”“調解2起糾紛”,年底拿實績說話,沒完成就扣分;貢獻分激勵爭先,帶頭發展產業加5分、化解矛盾加2分、提好建議加3分,干得越多、得分越高;紅線分劃出禁區,無故缺席組織生活、不踐諾就“亮紅燈”,有違法違紀行為積分“清零”。
“每季度積分既貼在公示欄上,也發在微信群里,誰沖鋒在前、誰擔當有為,群眾心里有本明白賬。”曾家鎮組織委員王茜說,這種“陽光考評”催生出比學趕超的熱潮。黨員劉靜認領“文化服務崗”后,每天帶著群眾打太極、跳廣場舞,還開抖音直播推廣鄉土文化,創編的《集體花樣太極拳》《戰馬》等作品在省市級比賽中多次獲獎,實打實的業績讓她成了積分榜上高分明星,也讓鎮坪的文化味兒飄得更遠。
強化結果運用,讓爭先勁頭“擰成一股繩”
積分不是數字游戲,而是黨員評價的“硬杠杠”。鎮坪縣把積分結果與評優樹模、幫教轉化、不合格黨員處置緊密掛鉤。年度評議時,90分以上黨員優先推薦“兩代表一委員”,70分以下納入“一對一” 幫教,60分以下依規處置,讓“先進有榮譽、后進有壓力”。
“現在黨員們就像上足了勁的發條,干事創業的勁頭擋都擋不。” 中心村黨支部書記陳世濤的感慨里滿是欣慰。推行“五式三卡”以來,中心村黨員帶頭建起16家民宿、300畝林下藥材基地,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增長40%,從“穩步走”變成“加速跑”,黨員參與調解的糾紛成功率達100%,“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成了常態。
如今,鎮坪縣的“五式三卡”不僅是黨員管理的“方法論”,更成為基層治理的“紅色密碼”。它讓黨員管理從“一刀切”到“精準化”,讓積分評價從“軟指標”到“硬約束”,讓黨員作用從“看不見”到“看得見”,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