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向鋒)近年來,旬陽黨委政府把產業發展放在全域經濟發展大環境去考量、去推動,通過聚合資源揚長補短,在產業振興進程中交出了群眾滿意答卷。
生產出題,干部解惑,農民閱卷。旬陽市從技術培訓抓起,傳播現代農業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著力提升廣大農民綜合素質和技能。不僅線上線下服務相貫通,因需施教、跟進農時農事開展培訓,還針對產業發展中發現的共性問題、群眾反映的技術難題,開展“點單式”集中培訓、“院壩會”、病蟲害“處方簽”等多種方式的技術服務,僅2021年農業技術培訓就達4萬人次,實現了技術培訓各村全覆蓋、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覆蓋、產業發展農戶全覆蓋。
結對包聯,跟蹤服務,共樹標桿。該市建立健全了縱貫市、鎮、村、戶的服務網格,層級包聯、結對包抓、零距離服務,不僅全程指導產業發展,還將國家強農惠農政策宣傳延伸到院落田間。從農業、林業、煙草等部門遴選317名技術干部擔任301個產業村科技特派員,與169個脫貧村建立包聯關系;以種養大戶、經營主體為重點,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00余人,在分產業選派技術干部結對包抓職業農民產業發展的同時,落實中高級職業農民就近指導所在村產業發展;以104個現代農業園區、28個規模養殖場、22個蔬菜保供基地等為重點,落實技術指導員60余人,產業發展全程結對包抓,同時也將這部分經營主體承建的產業基地作為年輕干部、職業農民技能提升的孵化基地,田間地頭講,手把手教;為了確保效能,抽調13名科級領導、40余名中層干部成立21個技術指導組,與21個鎮結對包抓,既開展技術指導,也對技術服務團隊、技術干部包聯工作進行督查問效。
傾斜資源,培育龍頭,引領發展。為了確保產業振興持續高效推進,旬陽市在做實技術培訓、跟蹤服務的基礎上,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引領科技水平提升的龍頭來抓,制定了市級示范社、示范場和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出臺了系列扶持政策,每年從產業發展資金、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等項目中切塊1億元以上,重點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
“點單式”服務,讓群眾說了算,讓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成為農民致富的“金鑰匙”,2022年全市農業總產值實現46億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13000元,比“十三五”初年分別增長84%、48%,旬陽鄉村振興邁進了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