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許兵
為進一步鞏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成果,石泉縣建立健全完善旅游常態化的“指揮調度、管理服務、企業經營、業態創新、宣傳營銷、教育培訓、社會參與”七大長效機制,加快形成指揮調度更加科學、管理服務更加優質、企業經營更加規范、旅游業態更加豐富、社會參與更加廣泛、旅游品牌更加響亮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著力推動旅游由全省一流、全國有名向全省標桿、全國知名轉變,努力實現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建立指揮調度常態化機制。成立縣旅游指揮調度中心,抽調業務干部實行集中辦公,具體負責指揮調度、綜合協調、交通保暢、應急救援、訴求處理等工作。建立調度信息發布機制,整合建成集信息收集、數據分析、指揮預警等功能為一體的智慧旅游信息平臺,為指揮調度、游客出行提供重要信息參考。健全集中研判會商機制,對重要節假日和重大文旅活動,提前進行集中會商、科學預判、系統部署,保障文旅活動高效有序開展,針對游客普遍關注、反映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為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建立管理服務常態化機制。建立分片包抓重要景區景點工作機制,常態化對景區景點規范經營、業態創新、整體提升、宣傳營銷等進行服務指導和統籌把關。健全旅游市場監管機制,對景區景點經營、旅游商品質量、餐飲住宿服務等常態化開展聯合監管執法,持續凈化旅游市場。建立咨詢服務、道路交通、醫療服務、設施設備、應急救援保障,常態化為游客開展信息咨詢、疫情防控、醫療救助等服務,常態化開展隱患排查和應急演練,最大限度地保障游客生命財產安全。
建立企業經營常態化機制。建立監管引導機制,力爭全縣景區景點和旅游經營主體全年常態化經營天數達到 350 天以上。建立激勵幫扶機制,對成功創建 A 級景區的市場主體予以一次性獎補,對達到常態化經營要求的予以獎補。建立懲戒退出機制,對 A 級景區景點未常態化經營且整改不到位的,提請對其進行降級或摘牌,對長年不能正常開放經營的景區景點以及在景區景點內獨立經營并享受本縣優惠政策的市場主體,依法收回旅游資源經營權,停止其享受的優惠政策。
建立業態創新常態化機制。政策激勵推動業態創新,鼓勵景區景點以及在景區景點內獨立經營的市場主體,不斷開發新業態、新產品、新服務。常態化活動推動業態創新,完善文旅活動常態化“四+N”機制,通過常態化開展大中型文旅活動保持旅游人氣,提升旅游市場主體豐富和創新業態的積極性。“互聯網+”模式推動業態創新,大力開展文旅網絡消費狂歡節、石泉十美云直播、旅游惠民一卡通等活動,充分運用直播、短視頻、電商等方式,拓展旅游消費渠道,創新旅游產品,延長產業鏈條。
建立宣傳營銷常態化機制。建立旅游宣傳推介聯盟,加強與主流媒體和自媒體的合作,不定期邀請知名旅行社、網紅達人、文化藝術名家等開展宣傳推介活動。創新賽事營銷,積極申辦區域性皮劃艇賽、冬泳賽、山地自行車、山地越野跑等體育賽事活動,形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賽事品牌。引導文化旅游企業參加各級各類旅游交易會、展覽會、博覽會,結合各景區景點的優勢特色,推出不同主題的“旅游周”活動、旅游惠民卡、淡季優惠活動,不斷提升知名度,保持旅游人氣。
建立教育培訓常態化機制。強化政府主導培訓,制定旅游人才培養計劃,通過教育培訓、外出考察等多種形式,培育一批本土優秀旅游管理人才。實行校企共育培訓,發揮縣文化旅游培訓學院作用,有針對性開設導游講解、接待禮儀、石泉名小吃等專題培訓班,為各景區景點輸送一批高素質旅游從業人員。注重企業自主培訓,引導旅游企業規范管理,注重開展企業內部崗前培訓、在職培訓、以賽代訓等工作,提升從業人員服務意識和職業技能,實現旅游服務質量大提升。
建立社會參與常態化機制。大力推進“文旅、農旅、工旅、城旅、村旅、數旅”等產業融合發展,最大限度放大旅游產業輻射帶動效益。強化部門協作聯動,各鎮各部門主動對接旅游高質量發展和常態化服務要求,將日常工作安排、重大產業布局、重點項目實施與全域旅游發展相掛鉤。引導全民廣泛參與,扎實開展以“全域旅游、全民共享、全民參與、全民有責”為主題的旅游志愿服務活動,促使廣大干部群眾成為石泉旅游發展的推動者、旅游形象的維護者和旅游品牌的宣傳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