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鄧海洋 柏馳)近年來,平利縣城關鎮聚焦縣城基層黨建重點任務和縣城基層治理的難點熱點,圍繞落實“五同”機制,著力在“強聯動、抓基礎、優服務、聚合力”上下功夫,作出了有益探索和長足進步。
強聯動,打造城市黨建“聯合體”。激活社區“治理樞紐”,縱向建立鎮、社區、小區(網格)三級聯動機制,橫向建立社區與共駐共建單位、新業態群體互聯互動機制。盤活網格“神經末梢”,構建150個賦能賦責的城市網格,建立網格員走訪排查、定期例會、任務交辦機制,開展進小區、進院落、進家庭、進門店、巡街巷活動,化解矛盾糾紛370余件。緊盯黨員模范示范,常態化開展黨員“定崗、定責、定制度,亮身份、亮承諾、亮職責”“三定三亮”活動,在職黨員“雙報到”“雙報告”,建立黨建工作雙向督導、社區黨員雙向服務機制,實行工作成效“雙考雙評”。
抓基礎,提升黨建引領“硬實力”。賦權擴能提效力,增加社區對駐地部門創先爭優賦分權、公共事務綜合管理權、重大項目建議權,健全聯席會議制度,強化對社區黨建聯席會議指導,凝聚工作合力。減負增效添動力,建立小微權力清單,規范社區機構掛牌管理,減輕社區干部工作負擔。將社區便民服務大廳從柜臺式辦公變為開放式辦公,全面推行AB崗、錯時服務、周末輪崗等制度。建強隊伍激活力,實施社區干部待遇提升、年度體檢、獎勵報酬、離任補貼、成長進步“五大暖心工程”,扎實開展換屆“回頭看”,選優配強41名民選社區干部,推行社區書記“導師幫帶制”,與社區后備干部結對子、抓幫帶、促提升。
優服務,搭建便民惠民“連心橋”。全面落實“三張清單”。梳理形成需求清單、項目清單、資源清單,通過群眾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群眾評單的服務模式,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80余個。夏季南城社區聯合職能部門在廣場開展噪音專項整治行動,嚴控了廣場舞噪音擾民不良影響。線上線下同步管理。實施黨員“四類五星”星級評定和“黨員知心屋”等,實現了對黨員科學化管理、對居民情感化服務;通過指尖陣地、網絡課堂等信息化手段實現公開、便捷服務。志愿服務深入推進。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廣泛開展各類活動,組建愛心聯盟、廣場舞、太極劍等10支隊伍,開展衛生醫療、綜合巡邏、文明交通等活動80場次,干部身穿紅馬甲、攜帶民情本,一個紅馬甲就是一個流動服務站。
聚合力,筑牢多元共治“同心圓”。共駐單位成為“合伙人”。簽訂共駐共建協議,堅持社區周例會、聯席會議、考核督查等制度,主動聯系駐地單位提供資源,支持參與社區工作。疫情期間,縣直各單位積極下沉一線開展“敲門行動”,筑牢疫情防控堅強堡壘。物業服務企業建成“紅管家”。年初迅速建立金鑰匙物業黨支部,推進社區、物業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開展支部聯建,實現黨的領導全覆蓋,黨員、群眾緊密聯系。居民群眾爭當“主人翁”。建立由社區黨支部為核心,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和居民代表共同參與的議事制度,528多名志愿者常年活躍在大街小巷,一些“老大難”問題逐步得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