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馬安妮 胡興建 許鵬 柯明宇
昔日“孔雀東南飛”,今朝喜迎“雁”歸來。近年來,嵐皋縣堅持把發展“歸雁經濟”作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富民增收的重要載體,通過好政策撬動、好產業帶動、好服務推動、好環境促動,引導扶持能人返鄉創業,探索走出了一條“歸雁經濟”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日前,走進位于嵐皋縣四季鎮竹園村的金碧雲茶葉園區,公司總經理彭榮雙正帶領員工修剪茶樹、清除雜草。
彭榮雙早先在上海從事模具生意,生意很紅火,但回鄉發展的念頭一直在他心頭縈繞。2016年,他響應四季鎮政府招商引資的政策號召,回到家鄉創辦了嵐皋縣金碧雲茶葉發展有限公司,先后投資1700萬元,新建茶園500畝,改造老茶園800畝,累計帶動周邊農戶120戶,實現戶均增收5000元。
當前,依托茶葉園區修建的民宿也在加緊施工中,預計2024年5月投入使用。
“接下來我們還將大力推進茶旅融合項目,打造集觀光旅游、休閑康養、農業體驗為一體的茶旅融合產業園,進一步助農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彭榮雙說。
四季鎮通過“雛雁”培養、“歸雁”回引工程,已累計吸引“歸雁”人才11名,返鄉投資建成市級茶葉園區1個,建設特色民宿2個,總投資超7000萬元,創造就業崗位60余個,帶動300余戶農戶戶均增收1500余元。
石門鎮秦巴米酒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間里米香四溢,工作人員正有序進行蒸米、攤晾、入缸拌曲等工序。包裝車間里,經過洗瓶、罐裝、壓蓋、燈檢、縮標、噴碼等流程,包裝好的成品酒便可出庫售賣。
“2021年底,我們和浙江客商一同在此建廠,把江浙地區米酒技術和石門當地生態優勢結合起來,釀造的米酒味道醇厚、回味悠長。”公司經理彭子柱介紹說,“自投產來,已生產成品酒80余噸,實現產值1000余萬元,兌付勞務工資75萬元。”
如今,秦巴米酒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在解決搬遷群眾就近務工、增收致富的同時,也在不斷吸引在外務工的石門人回鄉創業,形成了“回歸一個、帶動一批、發展一片”的磁場效應。為更好發展“歸雁經濟”,石門鎮建立了企業規模500萬元以上的石門戶籍或在鎮發展的外籍人才資源庫,全程動態跟蹤管理25人;簽約落地合作項目3個,項目總投資1.4億元,累計完成投資9930萬元。
“我鎮將聚焦資源整合、牽線搭橋、服務優化三方面,為項目、資金、技術回引提供政策和服務保障,為石門發展注入更多強勁動力。”石門鎮鎮長劉正洲表示。
近年來,嵐皋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對落地的歸雁企業,從技改擴能、科技創新、運費獎補、人才引進、主體培育等方面予以資金傾斜,“夯基壘臺、栽樹筑巢”,吸引大批“鴻雁”返鄉創業,提振縣域經濟、助推鄉村振興。
截至目前,全縣共舉辦各類招商推介活動12次,策劃包裝高質量項目65個,各責任單位走出去招商218批次,請進來招商280批次;招引落地歸雁項目51個,到位資金73.3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