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胡厚根
“我覺得送娃進部隊是正路,對娃好,對家里好,對國家社會都好。”2月2日上午,嵐皋縣堰門鎮長征村村民曹英準接過兒子被評為優秀士兵的喜報時,正在家里打掃衛生準備過年的他,樂呵呵地說道。
跟曹英準一樣樂呵的還有堰門鎮隆興村3組盧在西,“娃當時想去,想去就去吧,沒想到現在我們還沾光哩。”面對慰問金和喜報,老盧顯得很是自豪,翻出孩子寄來的照片,并高興地講述著孩子在部隊的生活狀況和工作表現。
喜報、祝賀、慰問金……這是堰門鎮弘揚擁軍優屬傳統,在新春節日來臨之際,集中開展現役軍人家屬、優秀退伍軍人及困難退伍家庭的慰問活動的一部分。
去年以來,堰門鎮以創建“標準化示范站”為契機,發揮村級退役軍人服務站的作用,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過鎮,急事難事有人跟”的理念,認真與退役軍人、軍人家屬開展“幫扶結對常聯系”活動,通過按時走訪、定期慰問、困難退伍軍人救助等活動,讓退役軍人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青春村退伍軍人劉道兵,經濟收入薄弱、開銷大,一直想建兩個標準散養豬圈,但遲遲籌不到資金,要強的他也不愿去開口借。堰門鎮武裝部部長黎朝新知道后,主動對接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為其申請了退伍軍人“扶優工程”補助,既解決了老劉的問題又顧全老劉的面子。老劉每次見到他都像見到了親人一樣,非要拉他進屋坐一坐,喝杯茶,拉拉家常。
“幫要幫到心坎上,扶要扶在困難處,真正把黨和國家的各項關心關愛政策落到實處。”這是黎朝新最常說的一句話,也是堰門鎮退役軍人服務工作積極踐行的工作理念。
堰門村回鄉創業的退伍軍人張新華流轉30畝地,本想發展農場養殖,但因資金缺口,事情遲遲沒辦法解決,急得老張團團轉。黎朝新得知后,帶著鎮退役軍人服務站一幫人主動對接,積極想對策,最終引進第三方公司開發,實現資產再收益。解決了“心病”的張新華最近計劃要增加合伙投資人,擴大生產,預計初步能帶動15戶持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