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廖垚 承洋 少波)嵐皋縣在全面落實《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過程中,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首創相結合、中醫藥資源與社會資本相融合,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保證各地工作各有特色。在利用資源優勢、開展醫養結合,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產業方面具有鮮明特色。對中醫藥工作予以高度重視,把發展中醫藥作為推進民生改善、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內容,激發中醫藥種資源的活力已被高度認同并成為嵐皋縣委、縣政府的自覺行動。
日前,在2017年度安康市醫政醫管干部春訓班上,嵐皋縣佐龍衛生院院長謝承洋推介演講《中醫館建設標準和經驗介紹》,博得了全場200余人的熱烈掌聲,并得到了市級領導的高度評價。
佐龍衛生院中醫館成立于2015年11月,是一個集中醫醫療、中醫養生、中醫教育為一體的中醫館,配有2名中醫大夫坐診。目前,醫館已擁有煎藥機、多體位按摩床、電磁波治療儀、電針儀、電動頸-腰椎牽引床等設備。醫館館訓“弘揚中醫文化,構建百姓安康”的核心價值觀,發揮中醫“治未病”;較好的開展了推拿、針灸、撥罐、牽引、按摩、正骨、艾灸等8種中醫適宜技術。
中醫館的運行,衛生院門診輸液人次明顯下降,逐漸向中西醫并重、醫養結合的方向轉型;醫療風險大幅度降低。2016年中醫館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48%。年藥品收入下降31萬,醫療收入占比達到了45%。徹底打破了“大處方、大包圍”的診療狀況,也徹底打破了給藥品企業當“搬運工”的現象,醫療技術性收入凸顯。醫院運行走上了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群眾得實惠,醫院得發展。
近年來,嵐皋縣委、縣政府及縣衛計局在推進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的過程中,重點打造鎮衛生院中醫館建設。改善中醫診療環境,將針灸科、中醫科、理療科等中醫藥科室集中設置,在裝修裝飾上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便于群眾接受中醫藥服務;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提高中醫藥服務水平,推廣運用中醫藥適宜技術。目前全縣12鎮15所衛生院已建設完成中醫館9所,老百姓不用上大醫院,就可以享受廉價、方便、規范的中醫服務,中醫藥服務讓百姓養老又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