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趙坤 鄭強 陳學紅)嵐皋縣立足實際,在全縣18個脫貧重點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貧困戶入社興產業、促發展,依靠合作組織抱團發展解決貧困戶無資金、無技術的難題,讓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得到最大發揮。
嵐皋縣石門鎮月星村是今年脫貧的重點村,全村307戶1240人,貧困戶75戶169人,以畜禽養殖為主導產業。早在2012年該村就將生豬注冊成“安健福”品牌,但由于規模小,養殖大戶數量有限,生豬產業在該村未能形成規模。今年7月以來,在市縣安監局的幫扶下,安康市振鴻農林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落戶該村正式運營。該專業合作社以生豬畜禽養殖為主。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鄭玉和告訴筆者,如何讓合作社正常運轉,合作社怎樣運行?怎樣分配,怎樣管理?鄭玉和沒少動腦筋。
鄭玉和和村上的支書張永學都很明白,以前很多專業合作只是一種擺設,一個“空殼”,想要讓自己成立的專業合作社發揮更大的作用,必須要抱團發展。鄭玉和決定,先由自己墊付資金,以養殖大戶和貧困戶入股的形式,帶動更多的村民來發展產業。
于是,鄭玉和和村上一班人就挨家挨戶的深入貧困戶家中,將入社的政策給有意愿、想發展的貧困戶進行了宣傳。按照每人一股1300元入股加入專業合作社,當年可以拿走合作社提供的“跑山黑豬”種苗,進行喂養,到了年底由合作社牽頭,以高于市場價統一收購商品黑豬,讓他們從中獲利。如果貧困戶入股以后,沒有能力或無養殖條件的,那么合作社將分3年時間,每年為貧困戶送去一頭黑豬,同時,對所有貧困戶的技術進行指導,讓貧困戶們擴大規模,調動發展畜牧產業的信心。
石門鎮月星村貧困戶楊永忠,得知可以入股入社領取豬仔,統一銷售時,他沒有半點猶豫,一次入了3股,走上了養殖路。
“有了合作社以后,我們不用操心,也不用擔心技術方面的問題。可以拿回來喂,也可以變賣,這都非常活套,非常人性化。”提起成立的專業合作社,楊永忠滿臉笑容。
截止目前,入社的貧困戶已達到52人,共養殖能繁母豬有400余頭,布特爾山羊1000余只。
自全縣脫貧工作開展以來,嵐皋縣依托實際,先后在18個貧困重點村建立了魔芋、旅游、畜禽養殖、蜂蜜、蓮藕、富硒茶葉等專業合作社,通過挖掘本地優勢資源,利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雙向發展、雙向共贏的建設平臺,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為更多的貧困戶找到一條增收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