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張喬 通訊員 曹娟)初冬時節,記者乘船駛進嵐皋縣大道河鎮,只見漢江岸畔,棵棵桔樹上掛滿了橘紅色的桔子,行行茶樹,在波光粼粼的水光映襯下,如一幅多姿多彩的濃墨山水畫。
地處嵐皋縣西北方的大道河鎮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小鎮,人少,地貧,地處偏遠,自然條件惡劣,貧困人數占比高。依傍漢江,不能發展工業,長期以來只能以農業生產為主,經濟發展滯后。
2014年,新的鎮黨委領導班子苦苦思索如何在農業上破題,帶領群眾致富。“我們鎮發展橘子、茶葉很多年了,大思路從來沒有變過,可是農民增收一直不明顯,突破口在哪里?缺技術,缺規劃,缺銷路,缺領頭人”鎮黨委書記張修鵬告訴記者,“困難擺在那里,克服它,這里的老百姓才有出路”。
經過調研,2014年夏,黨委政府與漢中的亞皇柑橘公司,四川的中泰茶葉公司接上了頭,一個以“支部引領、企業主導、政府推動、農戶參與”的全新農業發展模式在這個小鎮鋪開。
柑橘成為貧困戶的甜蜜產業
“早年家里的老人留下來八畝柑橘,老品種,橘皮又紅又香,可是果肉酸澀,水分也不足,賣不起價,我們常年在外打工,沒有人打理,荒了兩年,前年開始,我加入村里的合作社,家里的的八畝柑橘流轉給柑橘公司,在自家地里還掙勞務費,有技術人員上門教我們怎么放藥防蠅,剪枝整形,柑橘產量上去了,品質也好了,臘月的時候,公司按市場價上門收橘子,我看收入還可以,就不出去了,家門口就掙了錢,老人孩子也照顧了”家住月池臺四組的貧困戶楊子華告訴記者。今年60多歲的周先福,是大道河鎮柑桔種植大戶之一,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在自家的桔園里采摘桔子。她告訴記者,這幾天一直和老伴兒忙著看護管理桔園,采摘桔子。多虧前些年政府和公司對他的老桔園進行改造,讓她的老桔樹煥發生機,結出了個頭均勻、顏色口感都特別好的桔子。周先福告訴記者,14年栽的這個品種不怎么好,政府操心,說嫁接這個新品種冰糖桔,這個品種好一點,去年掛果不怎么樣。今年掛果還可以,收個一兩萬斤的冰糖桔,收成也還好。
公司做產業規劃、技術支撐、商品包裝、品牌塑造,村里的能人大戶帶頭成立合作社,吸納貧困戶務工,以合作社為單位與公司簽訂合同,既保證了農戶的利益又能讓公司盈利。據亞皇公司負責人梁琳介紹,剛開始公司與單個農戶簽訂了合同,由公司免費發藥和化肥,提供桔苗,技術指導,結果到收獲的時候,農戶看橘子結的比往年好,覺得自己吃虧,單方面撕毀合同,要漲流轉費,不賣給我們橘子,公司無法運轉,損失也大,后來,各村在政府的主導下成立了合作社,我們只給合作社簽合同。公司去年又建成了一條柑橘商品化生產處理線,這樣解決了老百姓果子不好賣的這種困難。現在公司通過和漢中泛亞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合作,今年已經打通了跟到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這一條水果銷售之線。希望明年我們有可能出口到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
“春天觀橘花,夏天臨江垂釣,秋天采摘,冬天橘園賞雪,未來,我們準備以臨江柑橘帶為契機,打造一個集休閑、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特色小鎮,這樣的話,老百姓不愁沒錢賺”鎮黨委書記張修鵬自信滿滿地說。目前,嵐皋縣大道河鎮通過引進公司,按照公司連農戶的方式,不僅解決了果農的技術難題,還解決了銷售難題,極大地調動了果農發展的積極性,僅柑橘一項產業年產值360多萬元,帶動戶均增收3000元,橘樹成了當地名副其實的“搖錢樹”。
富硒茶產業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
在大道河鎮茶農村和白果坪村的交界處——瑤風店生長著一片老茶園,據說是上個世紀70年代末種植的老品種,因為地處偏遠,無人打理荒廢了。中泰茶葉公司卻看上了這塊寶地,山高地遠無污染,無人為痕跡,茶葉品質經成都茶葉研究所檢測過,品質上乘還富硒。
公司經理萬華告訴我們,這里的老百姓幾乎家家都有幾畝茶,可是都沒有好好打理,我們公司以瑤鳳店為基地,流轉周邊幾個村茶農們的茶園和土地,再讓貧困戶來我們的茶葉基地務工,我們按市場價收購水葉子,調動茶農種茶積極性,擴大茶園種植規模,今年春茶出來的時候,幾百人在茶園采茶掙勞務費,見收益好,老百姓自發的將荒棄的地開出來種茶。
在當地,好多貧困戶出門打不了工,在家又沒有好的賺錢路子,就閑晃著,要么聚在一起打牌,要么種幾分菜地,無精打采的混日子。自從茶葉公司來這里之后,經常招人去茶園務工,勞務費按天結算,家門口的錢,好多人搶著掙。公司的茶廠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新植茶苗兩三年時間就會有收益,好的戶僅春茶一季就有過萬的純收入,公司只要良性發展,貧困戶就能通過收取土地流轉費、務工、賣茶葉增加收入,自然會脫貧。
大道河鎮以柑橘和茶葉作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特色產業,讓企業主導產業發展,給貧困戶找出路、謀新路,當地政府只需要拓寬企業發展空間,增強企業發展后勁,這樣的農業生產模式既保證了貧困戶的穩步增收,又減輕了自身壓力,雙贏之路一定會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