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唐小明
白露過后,暄氣初消。在位于漢陰縣城以北27公里的鐵佛寺鎮,在微風輕拂下,田野山間滿目蔥蘢;在暮色浸染下,天邊晚霞五彩斑斕;在晴空映照下,中河流水碧波蕩漾,一派山青、天藍、水綠的秋日勝景。
優美風景的背后,是良好生態的基礎鋪墊,更是鐵佛寺鎮堅定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生動體現。近年來,鐵佛寺鎮以構筑穩固生態屏障為目標,緊緊扭住大氣、水質、土壤三項指標,持續深化污染防治攻堅提標升級行動,聚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全面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水平。
為確保大氣質量穩居全縣領先位次,該鎮結合山區特點,在全鎮梯次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秸稈禁燒取得顯著成效;在全鎮范圍依法取締散煤銷售網點2個、煙花爆竹銷售網點3個,集鎮街道全面取消散煤使用、全面禁止煙花爆竹燃放;指導全鎮7家餐飲單位統一安裝油煙凈化設備,餐飲油煙得到有效遏制;對轄區所有在建工地和渣土運輸車輛綜合采取濕法作業、物料圍擋、密閉運輸等措施,從源頭消除揚塵污染源。在防控措施的層層加持下,今年以來,該鎮未出現重污染天氣,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以上。
該鎮牢固樹立“因水而生、靠水而興”的發展理念,堅持一體推動水災害防治、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保護、水環境治理,中河流域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國家Ⅱ類標準。特別是在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方面,該鎮一手抓以河長制為主體的責任落實,統籌整合全鎮24名兩級河長、6名轄區民警、47名志愿者,形成“河長+警長+志愿者+X”的巡河護河責任體系;一手抓以水污染防治為主要內容的措施落地,深入開展河湖“清四亂”行動,定期組織河道廢棄物、漂浮物打撈清理,緊盯3處入河排污口開展排查整治,全鎮農村生活污水直排和農業面源污染基本消除,流經鎮域30余公里的干支流實現全流域、全方位、全時段巡防管護。
豐富的山林資源是該鎮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本錢,在“兩山論”的引領下,全鎮上下始終秉持“生態優先、保護至上”的理念,以山林、土壤大保護厚植綠色發展新優勢。鎮村兩級對林地資源的監管非常嚴格,該鎮認真落實“林長制”“田長制”,通過源頭控制、農藝調控、土壤改良和植樹造綠等措施,加快推進2座尾礦庫和1座非煤礦山生態治理修復,嚴肅整治秦嶺“五亂”問題5個,全面實施農用地分類和建設用地準入環境管理,合力推動農藥化肥減量增效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在良好生態環境的襯托下,鐵佛寺鎮正以發展山林經濟的豪邁氣魄,積極打造生態資產變現的綠色增長點,走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路子,生態優勢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發展勝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