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祝小康
近年來,漢陰縣堅持“生態興縣·產業富民”的發展路徑,以現代林業園區為核心,以山林經濟為突破口,促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實現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為鄉村振興貢獻了林業力量。
漢陰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林業產業,堅持“政府引導,政策扶持、項目帶動、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的原則,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和調度制度,納入“林長制”重點工作,嚴格考核。狠抓富硒核桃產業,面積穩定在8萬畝左右,年低產改造1萬畝,年產核桃4500噸。對全縣現有7.78萬畝油茶園分類進行低產改造,健全茶油加工銷售鏈條。發展花椒產業園1.8萬畝,投產1.1萬畝。發展拐棗2.7萬畝,年產拐棗380噸。種植青脆李、蜂糖李1.7萬畝,約5000畝掛果上市,發展紅桃、黃桃、櫻桃等4000畝,產銷兩旺。
該縣把發展林下經濟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五年行動重要抓手,印發《漢陰縣高質量發展林下經濟行動方案》,組建工作專班,統籌推進。以“建園規模化、設施現代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精細化、環境生態化”,“五化”標準推進林業園區建設,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累計培育縣級林業現代園區38個、市級現代林業園區11個,培育核桃市級航母型園區1個。打造雙河口佳林核桃、城關趙家河脆李、平梁苗木花卉、太行油茶等千畝以上精品示范園區7個。
截至目前,全縣林地總面積156.98萬畝,其中公益林地118.9萬畝,商品林地38.08萬畝。具備了國家儲備林項目推進的基礎條件。與陜煤集團等2家公司合作分別申報2個項目,逐步推進。積極引導經營主體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推行“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產業聯盟+合作社+農戶”等模式,把農戶鑲嵌在產業發展鏈條上,通過健全利益聯結機制、扶大扶強激勵獎補機制、產業項目監管機制,實現主體增效、農戶增收。
在林業多元發展的前提下,漢陰縣注重補鏈強鏈,推進新興產業,持續鞏固省級苗木花卉示范縣創建成效,全縣育苗0.75萬畝,銷售額達1.2億元。建成的城關鎮五一牡丹產業觀光示范園,共栽植9個色系72個品種的苗木10萬余株,成為全縣三產融合產業示范園區;建設漢陰平梁苗木花卉博覽園,其中核心區2000畝,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產業鏈條;依托生態優勢,發展森林康養旅游產業,在漩渦鎮堰坪村、東河村采取“閑置房改經營房、自留地改體驗地、老百姓改服務員”的方式,帶動就業160余人,農戶年收益超1.2萬元;在雙河口鎮、蒲溪鎮利用優質森林資源,打造森林體驗、戶外拓展等森林康養度假體驗產品,延展森林康養內涵,吸引市民群眾休閑康養。
通過數年如一日的建設改造,漢陰縣已逐步打通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日益累積的造林成果正不斷釋放著經濟紅利,推動漢陰人民在鄉村振興路上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