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黨發金)曾經,紅白事給漢濱區大河鎮村民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擺三天流水席,請兩撥響器班,三萬塊打不住!”大河社區居民李大爺記憶猶新:“八碟八碗”、歌舞助陣是標配,有了面子但卻掏空了里子。
為推進移風易俗、根治鋪張浪費,大河鎮政府主動發力,指導各村推選德高望重的老黨員、鄉賢、村民代表,組建紅白理事會,并出臺《紅白事操辦標準》,明確規定:白事最多兩頓便飯,喜宴每桌不超八菜,禮金封頂200元。“紅白理事會就像莊稼地里的除草劑,除凈了虛頭巴腦的雜草,好日子才長得旺相!”李大爺感慨地說。
如今,誰家有紅白事,紅白理事會就成了“主心骨”。理事會成員們盡職盡責:老王揣著藍色賬本提前“踩點”,精算場地桌數;張大姐則是“采購活字典”,對肉菜價心里門兒清。一次喜宴,主家采購想買二十斤排骨,她當即點醒:“十二桌,十斤足矣,多了準剩!”他們把主家的錢當自家的省,把排場換成“實在”。
如今的大河鎮,婚喪嫁娶的鞭炮聲淡了,鄰里間的笑聲卻密了;宴席上的剩菜少了,小家里的存款單厚了。一個個改變像一面面鏡子,照見了從“比闊氣”到“攢福氣”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