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是00后學生
大一新生武磊報到
00后剛入學打成一片
開學季到來,不同以往,今年西安各大高校迎來最后一批90后,還有一部分00后,他們可不是少年班,他們是普通的大一新生。
有人說,00后懶惰、嬌氣。正如曾被貼上各種標簽的80后、90后一樣,00后也被標簽化。記者連續兩天采訪5所高校26位00后,他們表示,“請不要給我們貼標簽,我們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
新生因年齡小辦了兒童銀行卡
14歲,戴著眼鏡,皮膚黝黑。
記者在西安工程大學臨潼校區看到,身高約1.7米的武磊,在新生報到處登記,并在新生簽字墻上寫下自己的名字。陪在他身后的是父母、三伯,以及堂哥。
47歲的父親武先生,一口濃重的陜北話,他們老家在橫山,他和妻子李女士長期在靖邊打工,孩子也就在靖邊上學。8月31日,一家三口坐火車到咸陽武磊的三伯家,堂哥開車載著4人來到學校。
“你只有14歲就上大學了?”在辦理銀行卡(便于繳費)時,銀行工作人員拿著身份證,仔細打量了他一番,根據規定,未滿16歲不能辦理該銀行的成人卡。
該校紡織與材料學院黨委副書記郭西平說,學校今年00后新生有265名,武磊是年齡最小的一位。最后在老師的幫助下,武磊辦理了一張兒童銀行卡。
父母眼中,武磊內向,不善于表達,特別能坐得住。如愿學習高分子材料工程專業的他,除喜歡埋頭學習外,還愛好下象棋、打乒乓球,希望以后能從事研究方面的工作。
武磊上學時,學校里是復式班,一個教室最少兩個班級,他不僅學了自己的課程,還把其他年級的也學了,這樣自然而然的就“跳級”!坝龅讲粫膯栴},他姐姐給他教,或者他問老師。我們兩口子都是初中文化,也教不了娃!”武先生說,從初中開始到高中,孩子一直住校,洗衣服之類的都是自己干,自理能力還可以。只是不太愛出去玩,一天到晚就是學習,別的同學抱怨作業做不完,他早早就把作業做完了。
給妹妹報完名后 他去大學報到
思維敏捷,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這是學藝術設計的00后熊英豪。記者見到他時,他剛剛給上初中的妹妹報了名,安頓好妹妹后。他拿了被子、床單和4件衣服、洗漱用品,打開手機叫了網約順風車,從西安東郊家中抵達臨潼校區,車費加上5元過路費,一共22元,他用微信支付車費后,開始報到,給自己辦理新生入學手續。
在17歲的他看來,自己是大人,這些都是小事,不值得一提。自己是家中的老大,有了妹妹后的每個寒暑假,他多了一項任務就是照顧妹妹。大哥就要有大哥的樣子,所以,他成了“煮哥”,會做很多菜,比如干煸豆角、糖醋魚等,還會煲各種湯,說著便比劃起手勢來。
有主見,有規劃。高考完,他就報了這所學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希望以后能成為一名設計師,當時還提前到學校轉了轉看了看。
喜歡軍訓 體悟吃苦精神
軍訓休息間隙,記者見到了西安交通大學能源動力與工程學院的尹想,這名00后大一新生,曾在爸爸陪同下坐了10多個小時的火車,從河南信陽來古城讀書。
站軍姿、整理內務,不管是烈日還是雨中……有人說,蜜罐里長大的一代,還能吃苦嗎?新生在軍訓場上給出答案!斑@幾天軍訓,基本每天早上6點起床,一直忙到晚上9點半;氐剿奚,自己洗衣服,收拾衛生。晚上和小伙伴們聊聊天,增進彼此的認識!痹谛∫壑,軍訓可以讓大家體悟一種吃苦精神,他很喜歡。宿舍4個人,就他一個00后,說到此處,他笑道,當年入小學比其他人早一年,家里有個哥哥,上的是華南理工大學。從小到大,兄弟二人在學習上你追我趕,不相上下。讀初中、高中時,學校離家遠,父母忙工作,所以這6年他基本都住校,自理能力強。
“留守兒童”成大學生 希望找份好工作
靦腆,這是記者對這個00后女孩的第一印象。她叫李佳奎,披肩長發,腳踩一雙白色運動鞋,來自漢中。談到自己入學的故事時,李佳奎打開了話匣子。5歲半開始上小學,當時想上一年級,不想在幼兒園待了。小學老師一開始不接受她,擔心她年齡小!白詈螅蠋煾杏X到我有很強烈的訴求,就答應讓我先試一試,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我很快就習慣了小學的生活,從六年級開始到初中,一直都是前10名!”
她是爺爺從漢中送到西安走進大學校門的。說到此,女孩停頓了一下,接著說,她從小和爺爺一起住,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外地打工,很少回來,從上小學到現在,父母大概回來五六次。也許留守兒童這四個字,是對她和跟她一樣的孩子的一種別稱,不過她習慣了,也能理解父母的不易。
從高中開始,李佳奎就十分憧憬大學生活!皩W校環境好,很大,我想好好學習,4年后找一份好工作!”
一家4口旅游后報名 細心00后帶著創可貼
“我來自河南許昌,爸媽開車送我的,陜西濃濃的歷史文化氛圍很贊!”17歲的孟可心,不用記者先問,直接開門見山,這是她第一次來西安,除了父母外,還有68歲的爺爺,4人提前到西安,到大雁塔、華清池等地旅游,之后報到。
來的時候,除了拿被子、衣服、洗漱用品外,還準備了一些創可貼、曲別針、膠布,她有自己的理由,這些小的、有關細節的東西,其他同學不一定會帶,但在實際生活中會用到,所以自己帶了后就可以分享給同學,一下子拉近了關系。談到此,小孟說,這可能是受當護士母親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對于大學生活,她有著規劃,想加入學生會,提升自己的能力。4年后,肯定要考研。
上大學自由了 按喜好穿衣打扮
來自新疆阿克蘇的女孩程若涵,開朗、自信,大大的眼睛,長發飄飄,說起話來,總喜歡笑,采訪時,能吸引周圍的人傾聽。
“我老家在河南,本來想著回老家河南上大學,沒想到被西安的學校錄取了!不過,還是很開心!”小程認為,上大學就“自由”了,有生活的自主權,學習的選擇權和思維人格的獨立性。最簡單的一個例子,高中要穿校服,管理得嚴格,而上大學相對來說管理適度,自己終于可以穿自己喜歡的衣服了,按喜好穿衣打扮,多好!她期望在大學期間,多交有意思的朋友,希望自己更優秀。
至于大學期間的生活費,家里沒有硬性規定,一個標準就是合理適度消費。她最想對父母說:“我在外面上大學,你們不要擔心,我不會讓你們失望的,我好好學習,希望出國深造!”
開學季,00后上名校的消息在網絡上被熱傳。據媒體報道,清華大學今年共迎來428名00后,占新生總人數的11.4%。中國農業大學,今年迎來259名00后大一新生,占新生總人數的8.89%。
三秦都市報記者在西安工程大學了解到,今年該校大一新生共有4665名,其中,00后新生有265名。
“現在的孩子多才多藝,從小上過多個興趣班,個性鮮明,整體狀態非常好,有想法,敢做事!痹撔<徔椗c材料學院黨委副書記郭西平說,隨著00后孩子的入學,以后老師們要多加關注這一群體的孩子。南郊某高校王老師說,00后的孩子更有個性,老師也要進一步與時俱進,使之與教育和管理相適應。
記者手記
莫貼標簽 他們是不一樣的個體
有人說,00后懶惰、嬌氣。似乎一提到他們,就會想到二次元、小鮮肉、熊孩子等符號。
正如曾被貼上各種標簽的“90后”,“腦殘”、“自私”、“非主流”。亦如曾被標簽化了的80后,“垮掉的一代”。
記者采訪的5所高校26位00后表示,請不要給他們貼標簽,“我們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
伴隨著互聯網成長中的他們,有的喜歡分類,用QQ和朋友聊天,用微信和家人聊天;有的愛自由,喜歡獨自去遠行;有的善于理財,能用錢賺錢;行李比人先到,一身輕松上學;也有的沉迷于網絡,愛看動畫片,愛游戲;也有的嬌氣……
看著00后的臉龐,80后、90后們感慨萬千。時間和事實會證明一切。90后博導來了,從兩年前引發熱議的學霸博導陸盈盈,到最近被媒體關注的楊樹、劉明偵、鄧忠奇,越來越多的90后開始躍上學術舞臺。讓人們看到“獨立”、“創新”、“有才華”等等。而80后,早已成長為勇于擔當的一代人。
莫要一概而論,標簽化一代人,他們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內部千差萬別。如今的00后接過“青春話語權”,正在為這個時代提供更多元的聲音,社會、學校、家庭和大眾,都應該有責任聆聽、回應。
文/首席記者姬娜實習生方瑞江文媛張煜嘉圖/本報記者代澤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