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優化現代產業體系
圍繞結構深度調整、振興實體經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構建創新能力強、品質服務優、協作緊密、環境友好的現代產業新體系。
第二十二章 實施制造強國戰略
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業創新能力和基礎能力為重點,推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促進制造業朝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發展,培育制造業競爭新優勢。
第一節 全面提升工業基礎能力
實施工業強基工程,重點突破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等“四基”瓶頸。引導整機企業與“四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產需對接。支持全產業鏈協同創新和聯合攻關,系統解決“四基”工程化和產業化關鍵問題。強化基礎領域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實施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支持工業設計中心建設。設立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
第二節 加快發展新型制造業
實施高端裝備創新發展工程,明顯提升自主設計水平和系統集成能力。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發展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強化智能制造標準、工業電子設備、核心支撐軟件等基礎。加強工業互聯網設施建設、技術驗證和示范推廣,推動“中國制造+互聯網”取得實質性突破。培育推廣新型智能制造模式,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化轉變。鼓勵建立智能制造產業聯盟。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推進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動制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引導制造企業延伸服務鏈條、促進服務增值。推進制造業集聚區改造提升,建設一批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培育若干先進制造業中心。
第三節 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完善政策體系,支持企業瞄準國際同行業標桿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實現重點領域向中高端的群體性突破。開展改善消費品供給專項行動。鼓勵企業并購,形成以大企業集團為核心,集中度高、分工細化、協作高效的產業組織形態。支持專業化中小企業發展。
第四節 加強質量品牌建設
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全面強化企業質量管理,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解決一批影響產品質量提升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加強商標品牌法律保護,打造一批有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建立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支持企業提高質量在線檢測控制和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完善質量監管體系,加強國家級檢測與評定中心、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商品質量懲罰性賠償制度。
第五節 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
綜合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治辦法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實現市場出清。建立以工藝、技術、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為約束條件的推進機制,強化行業規范和準入管理,堅決淘汰落后產能。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通過兼并重組、債務重組、破產清算、盤活資產,加快鋼鐵、煤炭等行業過剩產能退出,分類有序、積極穩妥處置退出企業,妥善做好人員安置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