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共安康市委組織部等13個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第四屆“‘中國夢·青年志’——尋找身邊的安康好青年”主題活動情況的通報》和共青團安康市委下發的《關于2023年度創建安康市青年文明號的通報》中,卒中急救中心副主任醫師羅顯華榮獲安康市第四屆“創新創業好青年”榮譽稱號。
在神經外科工作很忙碌,也很充實,每天查房、處理醫囑、換藥、拆線、手術及辦理入院出院中快速度過,經過8年神經外科臨床的摸爬滾打,使他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神經外科醫生。一次,在他參與的一臺用取栓支架將患者閉塞的腦血管開通的手術過程中,患者在手術臺上一側癱瘓的肢體立馬可以動起來了,他的眼睛不由一亮,堅定了他心中的“白月光”——介入取栓手術。
在醫院副院長李東波的領導和鼓勵下,在卒中急救中心主任楊西愛的支持下,2022年他放棄了已經很熟悉的神經外科專業,專職從事介入工作。介入取栓,時間就是大腦,每耽誤一分鐘190萬個腦細胞就不可逆地壞死了,時間就是生命。一旦有這種患者,醫務人員就要爭分奪秒地去開通患者的腦血管,以達到救命減殘的目的。從事這項醫療工作,不但風險高,而且累。眾所周知,介入治療需要醫務人員在射線下完成手術,而射線對人體的損害是很大的,同時需要7x24小時隨時待命,一旦有這樣的患者就需要急診“取栓人”立馬到位。
羅顯華剛開始從事這項醫療工作的時候,遇到了很多的困難和瓶頸,有一段時間連續的三個病人雖然順利開通血管,但預后都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壓力大,他整夜的失眠,進而影響到全家的睡眠質量,給家人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尤其是其妻子,因睡眠不佳后頻發偏頭痛,一度發展到嘔吐起不了床的地步。
正所謂“悲喜自度,歷事練心”,急診“取栓人”需要慢慢調整自己的心態,急診取栓時,你可能救活了一些人,但對于一些重型卒中患者,雖然醫生和家屬都付出了巨大努力,但結果往往不理想。這時候不僅僅是家屬需要被安慰,作為急診取栓醫生也需要去“舔舐”自己的傷口,重新出發。
隨著羅顯華技術的不斷成熟,卒中中心團隊整體實力也不斷增強,開通閉塞的腦血管已經不是難題。2022年中心開展介入取栓46例,2023年1月—11月,已開展了117例,同時還開展各種急慢性缺血性腦血管的高難度、高風險手術,均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隨之,安康市中心醫院卒中中心介入取栓的全國排名穩步上升,9月介入取栓在全國高級卒中中心排名中位列第50名,10月第44名。當然排名是其次的,患者能夠獲益才是大家最自豪的事情。
雖然市中心醫院開通腦血管的概率很高,但病人的良好愈后卻沒有預期的高,主要原因是安康地處秦巴山區,交通不便,各個縣區的患者轉送至市中心醫院,患者的腦細胞已經不可逆的大面積壞死了,即使開通了腦血管,等待患者的結果往往也是重殘或死亡。為了避免這種悲劇重復上演,在李東波副院長、楊西愛主任的支持下,市中心醫院開啟了卒中巡講,把腦血管病救治技術傳遞到各個縣(市、區),與各個縣(市、區)醫院建立黨建+聯盟緊密協作關系。在有條件的醫院,病人不動,市中心醫院專家動,一旦患者發病,在當地縣醫院做術前準備,而醫院取栓團隊則第一時間到達患者身邊,用最短的時間開通患者的腦血管,從而挽救患者。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市中心醫院還手把手帶教縣級醫院醫生開展經橈動脈、經遠端橈動脈的全腦血管造影術、頸動脈重度狹窄球囊擴張+支架植入術及鎖骨下動脈重度狹窄球囊擴張+支架植入術。在努力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的基礎上,與全市醫務人員一起,挽救更多大腦,挽救更多病人,挽救更多家庭,做一個與時間賽跑的“取栓人”。
羅顯華,男,漢族,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臨床醫學(七年制),醫學碩士,安康市中心醫院卒中急救中心副主任醫師。在安康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工作8年,擅長神經外科各種危急重癥的處理,可獨立完成三級手術并作為一助完成四級手術。2022年調入卒中急救中心,專攻缺血性腦血管病急慢性閉塞開通術。是陜西省傳播學會腦血管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陜西省醫師協會神經介入分會和陜西省卒中專科聯盟評選的“陜西省十佳金牌取栓醫師”,安康市第四屆“創新創業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