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兆群
今年一季度,安康市實現保密工作“零發案”的成果,再次彰顯了其在全省保密工作中的標桿地位。
追溯源頭,要歸于我市自2024年創新推行的新任領導干部保密教育“談話、遞信、立規”三部曲,這套“教育—管理—監督”全鏈條機制,以“關鍵少數”帶動全員,推動保密意識從機關到基層深度滲透。
而這一機制的成效,早在今年3月便已引發全省關注——當安康市在全省案件查辦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后,全省保密監督檢查業務工作交流座談會隨即落地安康。這場會議的召開,不僅是對“三部曲”實踐的認可,更將“安康經驗”推向全省視野。
靶向施教:系好仕途“第一粒扣子”
“保密工作是懸頂之劍!”這樣的警示在任前談話現場總是會被著重強調。我市精準錨定領導干部“關鍵少數”,以三項硬核舉措構建起“思想警醒—責任明晰—行動規范”的遞進體系,推動保密意識從“認知自覺”向“行動本能”實現躍遷。
任前囑托,成為敲開政治責任“認知門”的關鍵一擊。市委保密和機要密碼領導小組負責同志在任前談話中常以“某單位干部因微信誤發涉密文件被處分,本質是政治意識淡薄”為例,運用“政治教育+案例解析”模式,引導領導干部轉變思維,從“業務思維”邁向“政治思維”。新任職的市司法局副局長聶寶鋮就深有感觸:“以為保密是‘技術活’,如今明白是‘政治關’,必須守好底線。”截至5月底,全市99名新任領導干部通過這樣的“案例警示+政治教育”模式接受談話,實現“任職即知責”,讓保密意識從“被動接受”轉化為“政治自覺”。
而一封“政治家書”,則為新任縣處級領導干部劃出了“十不得”行為鐵規。“作為縣處級領導干部,需帶頭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截至5月底,99名領導干部收到的“政治家書”,不僅有市委副秘書長的親筆囑托,更附上清晰明了的“十不得”行為清單,諸如嚴禁在非涉密網絡存儲涉密文件、禁止私自攜帶涉密載體出境等規定一目了然。寧陜縣副縣長魯幸資曾制止工作人員對未公開材料拍照,他說:“信中提醒就是希望‘警鐘長鳴’,讓我們時刻繃緊保密這根弦。”“家書”融談心與規訓,以“談心+速查”推動“被動守規”變“主動護密”。
立規明紀,筑牢了長效履職的“坐標錨”。涉密文件禁止私自復制、科室每月自查……一份規范科級領導保密行為的《保密責任清單》,聚焦“一線執行”,把責任細化為文件管理、數據安全等可操作項,由單位“一把手”當面交辦。如今,安康市僑聯新任科級干部王猛每天對照清單履職,他說:“現在每天下班必查涉密資料是否入柜。”目前,全市已有1100名新任科級干部收到此類清單,崗位責任實現無縫銜接。
分層遞進:織密全域“教育防護網”
如果說任前的“三劑猛藥”是針對“關鍵少數”的靶向治療,那么分層教育體系則為全市構建起了一道堅固的“免疫屏障”,將警示教育從“關鍵少數”延伸至“神經末梢”,編織出了三級穿透的教育網絡,讓保密理念層層滲透,最終轉化為全員的履職自覺。
縣級領導在沉浸式警示中強化“頭雁”擔當。在新任縣級領導培訓里,“涉密文件誤發微信”壓力測試已然成為標配項目。學員們通過全流程模擬,真切感受到“違規到追責”的風險鏈條,在實戰場景中擰緊了保密責任意識這根弦。為了確保培訓成效能夠轉化為制度剛性,自2024年11月起,保密工作被納入考核“指揮棒”,推行“任前必談、培訓必看、考核必考”的“三個必”機制。市委機要保密辦主任表示:“讓保密從‘選修課’變‘必修課’。”這種“案例警示+機制約束”正推動縣級領導從“被動學”積極轉向“主動扛”。
科級干部則通過定制化立規壓實“一線責任”。鑒于科級崗位涉密點多面廣的特點,我市推行“單位主責+分管主抓”雙軌機制。旬陽市新任創業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屈崇偉上任伊始收到《保密風險提示單》,明確了“就業數據不得違規發布”等底線要求,隨后他牽頭制定《就業工作保密管理規范》,建立起20余萬條數據“采集—審核—存儲—銷毀”的閉環,既保障了智慧就業系統安全運行助力當地就業,又成為同行參考的優秀范例。屈崇偉感慨道:“以前覺得保密是額外任務,現在明白是分內職責。”在展示的保密責任墻上,每個人的職責、風險點、應急流程都清晰呈現,讓“人人都是保密員”的理念深入人心。
全員覆蓋的常態化教育筑牢了“基層防線”。省實訓平臺、市委黨校情景課、社區流動課堂有機融合,“線上+線下”培訓交織成安康保密教育矩陣。石泉縣兩河鎮干部易鵬參加完培訓后感慨基層涉密風險多,漢陰縣城關鎮長樂社區網格員憑借培訓所學知識阻止3起冒充套取住戶信息事件。2024年以來,累計開展培訓2500余場次,覆蓋干群32萬余人次,保密理念從課堂延伸至基層治理各環節,將教育成效轉化為實戰能力。
閉環管理:筑牢智慧“防控安全閘”
教育是基礎,制度是保障。我市以“智慧+制度”雙輪驅動,構建起“責任可量化、問題可追溯、風險可預警”的閉環管理體系,讓保密責任從“軟要求”變成了“硬約束”。
“三張清單”猶如厘清責任的“導航系統”。責任清單明確了黨委(黨組)書記、分管領導、科室負責人的“三級責任”,細化為53項任務,落實到具體人頭;整改清單對巡察、督查、檢查發現的問題實行“掛號—督辦—銷號”管理,2024年以來,已經整改各類隱患89處。這種清單機制讓保密工作變“模糊治理”為“精準導航”,市委機要保密辦監督管理科科長稱贊:“現在打開清單就能‘按圖索驥’,精準又高效。”
“雙查雙評”則是穿透式監管的“組合拳”。我市實行“日常督查+專項檢查”雙查模式,2024年首次對全市機關事業單位開展拉網式檢查,覆蓋涉密文件“收傳存銷”等16個方面,發現并整改隱患545處;同時嵌入考核的“干部評+群眾評”雙評體系,引入社會監督,讓保密工作時刻處于嚴格監管之下。對于存在嚴重泄密隱患或發生泄密案件的單位,實行“雙線約談”,既約談單位“一把手”,又約談保密工作分管領導。市林業局就曾因文件管理疏漏被“雙線約談”,之后積極升級設備并建立“日查周復盤”制度,管理質效顯著提升。
“智慧保密”更是科技賦能的“安全衛士”。全省首個“安康市保密技術監控平臺”集成實時監控、秒級預警、溯源追責功能,實現對全市黨政機關互聯網傳輸進行實時監控。自平臺建成以來,通過關鍵詞識別推送提醒信息30余萬條,發現違規傳輸14起。市保密技術服務中心主任演示平臺時說:“從‘事后補救’轉向‘事前預防’,實現‘人在干、云在算、網在防’。”
我市通過“關鍵少數”引領全員護密的創新路徑,實現了快實并舉、質效齊驅,形成了可借鑒可復制的“安康實踐”。這一實踐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筑牢了保密安全防線,也為更多地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