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肖兵
3月22日,安康中心城區“兩橋一路”項目正式開工,城區特別是城東新區交通“腸梗阻”問題按下破解“快進鍵”。當天,群眾翹首以盼的北環線建成通車,緊接著的4月25日,漢江東路也正式通車。一條條交通“大動脈”相繼貫通,城市骨架被不斷拉大,人流、物流、車流提速,發展也隨之邁入“快車道”。
交通提速僅是我市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的一個側面。炎炎夏日,走進安康各個重點項目建設工地,快馬加鞭向前趕的熱潮如同不斷上升的氣溫,一浪高過一浪。開工建設和投產投用的消息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安康大地四處澎湃著信心、涌流著干勁。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牢牢樹立“項目為王”理念,以“高質量項目建設推進年”“深化產業項目建設年”為抓手,鮮明樹立“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狠抓產業項目”導向,以項目看實績、比高下、論英雄,為全市穩增長提供有力支撐,全市大項目“頂天立地”、小項目“鋪天蓋地”、大珠小珠落玉盤競相發展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變為現實。
不拘一格巧招商,“鏈”式布局做大項目存量
4月18日,一場特殊的招商活動——“平安順利·幸福安康”安康市2022年度重點產業云推介在安康廣播電視臺舉行。透過20余家省內外知名電視臺的直播鏡頭,安康市領導分別圍繞富硒產業、新型材料、旅游康養三大千億產業集群向外界發出“來安投資興業”的邀約。
屏幕另一頭,全國陜西商會、全國異地安康商會、安商總會等50余家商協會和新型材料、富硒產業、文旅康養產業鏈1000余家相關企業在線上“赴約”。來自深圳、東莞、浙江、河南、廣州、南京等地的客商與我市完成云端簽約22個項目,總投資達80.8億元。
從“面對面”到“屏對屏”,安康創新招商引資舉措遠不止這些。為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市積極依托抖音、微信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創新開展“重點項目推介直播”“視頻簽約”“項目VR實景展示”“線上解讀政策”等多元網絡招商形式,線上線下聯動,始終保持招商的熱度和活躍度。2022年虎年春節后的首個工作日,安康就以線上線下聯通互動的方式召開2022年開放招商大會暨產業鏈鏈長制推進會,動員全市上下只爭朝夕、真抓實干。
近年來,全市上下深入推進“開放興市”戰略,切實將招商引資作為“開放發展第一抓手、經濟工作第一要事”,推動招商引資工作全面開花。去年,我市積極設立了粵港澳大灣區招商聯絡處,與中國藥科大學、河海大學共建招商聯絡站,新引進高層次和緊缺型人才230名,聘任安康開放發展高級顧問24名。同時,積極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共建中藥材試驗示范站,與西安交通大學共建陜西省液流儲能創新中心。
今年,面臨疫情影響的不利形勢,我市緊緊圍繞“深化產業項目建設年”要求,堅持“開放引領、產業筑基、項目發力”,扎實踐行“144520”工作機制,打造“營商環境最安康”這一金字名片,錨定11條重點產業鏈招引落地一體推進,“大、中、小”項目齊抓共管,舉辦2022年開放招商大會暨產業鏈鏈長制推進會、“平安順利·幸福安康”重點產業云推介活動、“端午吉祥·攜手安康”安康市產業鏈招商大會。截至5月底,全市新簽訂招商引資合同項目374個,總投資731.98億元,新建和續建項目到位資金合計632.23億元,同比增長52.69%,完成目標任務的55.2%。
千方百計趕進度,聚力項目落地筑牢興市之基
去年7月底,浙江玉環瑞特汽車轉向器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志毅,從新聞報道中知道了安康,一個星期后,他就帶著團隊來到安康實地考察。“以前完全不了解安康,沒想到過來以后,安康的政策、環境各方面都超過預期,很快決定來這里發展。” 去年12月,林志毅與安康高新區就浙江臺州先進制造產業園項目簽訂了投資協議,主要承接沿海地區先進制造產業轉移成鏈發展,建設汽車零配件、衛浴閥門、不銹鋼金鑄等生產線以及打造上下游配套產業。“現在項目已完成投資6億元,穩定生產后,年產值將達5億元,可帶動500余人就業。”林志毅說。
從意向產生到投資落地,林志毅僅用了短短幾個月時間,高效率推進的背后是一系列扎實得力的措施保障。
今年年初,市委1號文件《以高質量產業項目建設保障高水平產業振興的意見》出臺,樹起以項目看實績、比高下、論英雄的鮮明導向。明確項目謀劃、精準招商、鄉村產業、要素保障、營商環境“五大提升行動”,健全集中開工、觀摩點評、專班推進、聯合督查、考核問效等推進機制,建立完善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協同推進體系,定期調度通報工作進度,從制度體系上為項目建設掃清障礙。
頂層設計上系統部署,重點項目則堅持清單管理、分類施策。全市圍繞省市重點項目計劃,分解落實投資完成額、新開工項目個數等關鍵指標,制定任務清單、進度清單、問題清單、責任清單,先后開展兩次項目建設暗訪督查,推動高新鋰電正極材料、浙江臺州先進制造產業園、漢濱毛絨玩具總部產業園、石泉自嗨鍋菜肴西北生產基地等一批省市重大產業項目加快實施。
既要加強管理和督查,更要提供周到細致服務,及時防范化解項目推進中的問題和困難。為此,我市充分發揮穩增長專班調度協調機制作用,梳理32個重點項目、10項突出問題交辦相關部門和縣(市、區)提請省穩投資專班協調解決。扎實做好重點項目用地保障工作,對全市323個重點建設項目用地情況進行全面排查梳理,逐一分析研判,提出解決措施及建議。出臺金融支持市級“11+7”重點產業鏈發展的十條措施,引導銀行機構分別投放重點項目和制造企業貸款10.15億元、6.74億元。
不僅要加快現有項目建設進度,還要未雨綢繆加大項目儲備,做好資金爭取工作,推動更多重點項目擠進中省“大盤子”。目前,全市儲備申報專項債券項目318個、總投資531.1億元,專項債券資金需求194.2億元;儲備申報中省預算內投資項目771個、總投資797.8億元,申請資金52.9億元;儲備“十四五”津陜對口協作項目274個、總投資738.35億元,蘇陜協作項目2100個、總投資900.75億元。緊盯中省預算內資金重點支持領域,規范投資計劃編報管理,強化向上匯報銜接,共爭取中省資金6.31億元。同時,全力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申報工作,今年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的專項債券項目136個,總投資226.43億元,債券需求78.84億元。
全力以赴穩增長,以高質量項目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
把項目招進來僅是第一步,確保盡快落地開工、達產達效才是硬道理。為此,全市上下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服務圍著項目轉,健全落實領導包抓、現場觀摩、調度通報等機制,常態化開展“進工地、到一線、解難題”活動,及時解決項目審批、用地、融資等難題,確保重點項目如期推進。
今年安排的市級重點建設項目323個,總投資210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90億元。截至5月底,完成投資252億元,占年度計劃43%,203個新開工項目已開工162個,其中,204個重點產業項目完成投資140.8億元,占年度計劃45%、高于全市平均進度2個百分點,占全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的55%。
項目建設特別是重點項目建設是經濟穩增長的“壓艙石”和“定盤星”,當前正處于決定全年經濟走勢的關鍵節點,全市上下搶抓機遇期、窗口期,一方面在供給端發力,狠抓項目穩投資,堅定不移穩工業,多措并舉穩農業,持續推進穩運行。一方面在需求端聚力,全力以赴穩消費,精準服務穩就業,真抓實干抓城建,堅持不懈穩市場,全力保護經濟發展的韌性。
與此同時還在保障端加力,多措并舉穩預期。6月9日,市政府在此前出臺的《關于全力推動經濟穩增長工作的通知》的10條具體政策措施的基礎上,再次印發《安康市經濟穩增長若干措施》,從強化財稅政策、金融政策、穩投資政策、促消費穩外貿等7個方面提供60條政策支持,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促進消費持續恢復,全力以赴擴投資、促消費、穩外貿,進一步穩定發展預期、增強發展信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有一系列利好政策保駕護航,全市一季度經濟運行基本實現穩健開局,呈現增速穩中有進、后勁蓄勢向好、質效穩步改善的發展態勢。據統計,一季度,全市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規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8.5%、25.3%、19.5%和16.7%,分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4個、13個、10.4個和16.5個百分點,排名均在全省第2位。
工作的重點在哪里,奮斗的身影就跟到哪里。接下來,全市上下將繼續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事事放心不下”的使命感,真抓實干、快馬加鞭,采取超常規措施,全面落實中省市工作部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努力克服疫情沖擊影響,確保我市經濟運行始終保持在合理區間,切實做到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